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2021年财政政策将呈现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特点

2021-03-04 20:33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的新要求。面对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的严峻复杂形势,我国财政政策该如何调整和落实,更好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今年的财政政策将呈现出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特点。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艰巨繁重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认清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至关重要。“所谓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在实现了第一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GDP总量达到了100万亿,人均达到1万美元。在这样一个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外部一些对我们的打压遏制、包括疫情蔓延的复杂变化对中国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但是我们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

  步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增长?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家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张连起认为,今年赤字率的调整将体现出积极和可持续。“因为3.6%是一个非常时期的安排,赤字率肯定会有调整,但是(差别)不会太大。现在科技、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乡村振兴和三农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一方面体现积极,另外一方面也体现可持续。”

  2020年财政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2万亿元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张连起委员认为,今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政策将会借鉴去年经验,建立常态化机制。“今年要扩大范围,这也是去年以来形成的经验。中央会把一些增加民生、科技创新,特别是三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资金,通过直达资金机制,直达基层、直达市县、直达老百姓。专门为直达资金做了一个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又跟监督在一块,有外部监督体系,督办7天直达。”

  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竞争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能力。去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总体平稳,但也暴露出许多短板弱项。张连起委员今年的提案也关注到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更好支撑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张连起委员认为,应该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就是把我们短板补齐,把我们的弱项补上,包括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生物技术、重大装备等方面,利用好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有所突破。我们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科技创新,就是统筹发展与安全。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断点,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方面疏通堵点、连接断点,使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机器的运行更有效率,更高质量。”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