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桑干河流域经济带战略共建京津冀避暑康养后花园

2020-06-11 09:34

  【编者按】巍巍太行,绵绵吕梁,群山叠翠,桑干荡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雁北地区作为华北水塔,京津冀的水源涵养地和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一个世人都说好风光的宝地,正在超越黑煤经济进入绿色康养经济。尤其是晋北三地市和桑干河流域,正在描绘一幅新时代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借高铁时代成为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新晋明星!值此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特以桑干河流域山西段为样本,经两会代表和委员提议,特发布“推进桑干河流域经济战略,共建京津冀避暑康养后花园”初步建议,供全国两会代表和社会各界讨论共建大计。

  国人除了关心地球凉热,更关心粮食和蔬菜。作为华北生态生命生活的绿色大走廊,关乎京津冀及环渤海超过1亿人的引用水源、五谷杂粮、应急蔬菜、避暑康养和休闲度假等生物生态生产安全的桑干河源头区域,山西大同、朔州和忻州三座地处桑干河源头的地级市将面临一场大考:如何基于“首都北京-古都大同”高铁开通,以桑干河这条巨大的“绿飘带”为天然纽带,率先抱团打造“桑干河流域生态康养经济带”,引领“不东不西”的山西全境,沿河入海,跨界融合,通过启动“杂粮出山,百鸟归巢”避暑康养计划,早日融入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抱团打造中国流域生态经济亮点和样板。

  河流健康则城市健康,城市健康则百姓健康。随着京张、张大、大西高铁开通,一条新的文化历史和旅居康养黄金高铁旅游线应运而生,它一头连着中国两大直辖市首都北京和渤海天津,一头连着中国两大古都山西大同和陕西西安。作为曾被慈禧赞誉过的北京后花园,以大同、朔州和忻州三地市为代表桑干河流域源头地区,不仅是全国乃至全球原生杂粮的天然种植区和集散地,而且是京津冀蒙陕豫尤其是首都北京等都市候鸟的避暑康养后花园。桑干河全流域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为影响永定河和海河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安全,有望将进入党和国家决策者视野,并提升为国家战略。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有利于大同创建综合康养产业示范区的政策相继出台,为本该首先融入首都经济圈的大同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大同正日益成为京津冀、环渤海都市候鸟的避暑康养后花园。除了国务院发文【国发(2017)42】支持大同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外,《关于山西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山西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等政策出台和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重大政策性项目相继启动,山西省将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文旅、区位、温泉、饮食等五大优势,以大同、朔州和忻州为代表的桑干河流域三地市,将率先成为山西首批加快融入环渤海的“领头雁”,除重点打造成环渤海地区综合能源基地和贯通东西的现代物流基地外,还将重点面向环渤海超过1亿的都市候鸟旅居康养人群,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和生态康养产业基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和东非南亚蝗灾的出现,使得粮食生产尤其是以种子战略为核心的粮食安全受到了深刻的挑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民生行业,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中国乃至世界杂粮最优质的主产区桑干河流域(大同、朔州和忻州)粮食安全,将是今年山西和京津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伴随着国家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重大政策机遇的落地,伴随着疫情消散春暖花开京津冀都市候鸟即将坐高铁涌入大同避暑康养,伴随着桑干河流域全线养生养老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将引发桑干河下游永定河、海河的北京、天津和河北都市候鸟溯源而上,探访母亲河源头,感受桑干河古老而农耕文明和神奇的雁北文化。2020年,疫情散尽,北京都市候鸟的迁徏之旅将这样开始:从芦沟出发,走向怀来,残月在杨柳岸边落下,太阳从桑干河上升起。从泥河湾,到海心湾,别过了蒲柳人家又走进火山村落。从新生的大同湖,向恒山,向云冈,入管涔,登芦芽,背负青天朝下看,那是一片凤凰城廓古都大同!

  “今朝忽渡桑干水,不似身来似梦来。”桑干河,雁北人民的母亲河,十几万年前东方人类的祖先已经开始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劳动、生活和繁衍。

  山之源则水之源,水之源则文脉之源。作为北京永定河和天津海河的上游水源区域,发源于山西晋北之朔州、忻州和大同三地市的桑干河,相传因每年桑葚成熟时河水干涸而得名。作家丁玲的名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更是让桑干河名扬中外。桑干河,堪称一条比中华母亲河黄河还古老的“姥姥河”。

  桑干河,《水经注》称之为湿水,其他典籍中曾有治水、桑干水、恢河、漯水、索涫水、小黄河等名称。桑干河的命名,相传因每年桑葚成熟时河水干涸而得名。桑干河是中国唯一以桑时记事而命名的河流。这是古代水文预报的宝贵遗存,堪称中国水文领域的世界非遗。桑干河的名字,与河水的涨落,雨量的大小,桑葚的成熟期密切相关。桑葚的物候特征俨然成了该河的汛期预报告示牌。据《水经注》记载云:“水侧有桑林”。虽然,桑蚕养殖现在主要在南方,但当时记载的植桑养蚕却主要在北方。而植桑、养蚕、制丝、织绸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也以北方最为发达,并且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基础。“雁门关外百姓家,又养蚕桑又种麻”。由此可推理桑干河流域曾是个桑林遍布的地区。桑叶可养蚕,桑葚可充饥,农桑事业一直是这一地区重要副业。这也应是北魏时期大同成为“丝绸之路”重要发源地的农桑基础。

  发源于晋北地区的桑干河,是京津冀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地。在山西省境内,桑干河干流总长260千米,流域面积16767平方公里。治理好桑干河,既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国领导人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为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整改意见,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大同、朔州、忻州三市联动,共管共治,采取超常举措,加大治理力度,通过治污、清淤、固堤、调水、绿岸等多项整改举措,统筹抓好治水、调水、改水、节水、保水,着力打造一条水利长廊、景观长廊、旅游长廊、文化长廊和康养长廊,让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生态优起来,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让桑干河重现清水复流的生态美景,实现山清、水秀、河畅、岸绿、景怡的目标,以期打通绿色生态廊道,真正通过“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水文明是人类生态文明的关键代表。目前,桑干河流域整体面貌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仍有很大差距。由于历史沿革与社会变动等种种原因,桑干河面临泉水干涸、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河道淤堵和水污染等严重问题,离治理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桑干河流域,迫切需要在实践证明具有济世良方价值的“流域生态经济战略”指导下,从保护和优化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资源出发,遵循大自然生态规律和“道法自然”的原则,以桑干河全流域(含下游永定河和海河)为一生态经济区域单元,对桑干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动态协调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对沿线生态环境、休闲避暑和旅居康养等资源现状开展调查、登记和梳理工作,以实现“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生态文明,从根本上改善桑干河流域生存的环境和发展的条件,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让桑干河如同一条巨大的绿飘带,从黄土高原飘过华北大地,飘向未来的渤海湾。

  在生态文明成为时代主题,康养中国成为发展刚需,乡村振兴成为脱贫抓手的今天,该如何启动全国首个桑干河流域生态康养产业带发展规划,推动大同、朔州和忻州三地市率先纳入首都经济圈和泛渤海经济圈,推动桑干河流域复现“桑林遍布,蚕桑种麻”的农耕文明盛景,通过主动衔接京津冀都市候鸟的避暑康养需求,共建全球候鸟样板性流域生态康养产业带目的地?

  流域生态经济战略理论是生态危机痛定思变后的治世良方。多少年来,黄河年年断流,长江洪灾频繁。特别是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洪涝灾害,再一次警钟长鸣!

  环境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从古马雅文明、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毁灭,到古楼兰王国的风沙覆盖、黄河长江的水土流失,都一再向全人类发出警报:全球的环境恶化是一场没有枪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英国生态学家爱德华语)!面对严酷现实,面对千秋大业,人类被迫再次把视线转回自然。人和自然相处关系的历史,经历了一次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留给人类的教训和启迪是非常深刻的,它告诫人们:在未来的岁月里, 生态环境将要决定一个民族的兴亡!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环境问题往往起源于经济问题。人类自弃牧从农开始,便逐渐面临人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共处的哲学问题。毋庸讳言,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又给人类留下全球性生态环境普遍恶化的难题。如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已成为今日中国乃至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迫切的重大人类课题。

  总之,我们正急需一种具全局性、前瞻性、科学性、现实性的全新理论来作为这一场浩大治水工程的行动与评价指南。痛定思痛,国人反思;上下求索,问题症结是什么?出路在何方?该理论的创始人黄九渊先生认为,中国几千年来在治理山河方面最大的失误在于

  1 、缺乏全局与整体联系观念,作为整体生命有机联系的河流,正如一条龙被省区分割,各自为政。往往是上游毁林,下游筑堤,治标不治本。

  2 、传统的经济理论放纵了人们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既没有把反映资源环境价值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之中,也没有把生态环保效益真正纳入现代经济运行机制,导致人类只知单向地尽可能多地向自然索取资源,而极少或根本就没想到自然也需要双向的回馈。

  3 、江河上中下游的产业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没有挖掘发挥。产业趋同,重复建设,产业结构的关联组合缺乏合理配置,“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严重,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保问题。

  4 、我国江河源头区多属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存在毁林开荒,破坏森林植被和“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恶性循环。如果不从政策、经济、科技、人才等多方面努力帮助上游贫困地区人民脱贫,“治水工程”则难于取得根本性成效。

  流域生态经济战略的总目标是建立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持续和谐协调发展的新文明生态文明。这个总目标的提出,概括起来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生态环境普遍恶化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今日中国乃至全世界共同面临的迫切的重大课题。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环境问题起源于经济问题。人类自弃牧从农开始,便逐渐面临人与自然环境如何共处的哲学问题。遗憾的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或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自由,一直在干着“否定自然”违反生态规律的急功近利行为。当人们品尝征服自然胜利果实的同时,也惨痛啃食着自然报复的苦果。人们终于发现,我们生存的地球变得越来越拥挤,环境越来越恶劣。改造自然的目的本来是为了造福人类,没想到却带来了如此严重的负效应,以至于威胁到人类的命运。

  二是传统经济理论的严重缺陷,把人类引向对自然资源掠夺的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的西方传统经济学虽然提出了以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志的财富观,但它本质上是一种工业文明的财富观。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却把生态与经济、人与大自然推向尖锐对立的状态。这种经济理论,既没有把反映资源环境价值的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之中,也没有把生态环保效益真正纳入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看不到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制约关系,导致和放纵了人们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

  “水是生命之源,森林是生命的摇篮 ”。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乃是一个生死与共的结构系统。作为“流域生态经济战略”诞生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1998年,鉴于长江和松花江水灾,针对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背后面临的生态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中国孔子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深圳市候鸟院文化顾问黄九渊先生从“流域生态系统”这一全新角度出发,提出“流域生态经济战略思想及其理论依据,提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如何持续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后来,作者进一步完善了流域生态经济十大战略措施,并提出“流域生态经济圈”和“流域生态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世界经济学术史上最早提出“流域经济圈”和“流域经济带”的新概念。

  “流域生态经济”是个新概念。以往的经济学概念中有“区域经济”、“流域经济”,但没有“流域生态经济”,更没有“流域经济圈”、“流域经济带”和“流域旅游带”、“流域康养带”等新概念。

  所谓“流域生态经济”,指的是从保护和优化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出发,依照地理区域的自然属性和大自然生态规律以及“道法自然”的原则,以江河湖海流域为区域单元,对江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动态协调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建设。以实现“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生态文明,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发展的条件,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流域生态经济”战略思想,紧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和“可持续发展”重大课题,以建立人类与自然持续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为目标,从“流域生态系统”这一全新的角度出发,不仅提出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如何持续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必须建立彼此具有意义的关系,才能共生共荣爱;提出必须以江河湖海流域为单元实施流域生态经济战略和管理,使流域内各个部分取长补短,彼此具有意义,方能保证全流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综合效益的良性循环。这是人类建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发展的新的思想理论,是迄今为止能较好地处理行政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的新观念、新方法。

  概而言之,“流域生态经济”理论就是研究人与自然如何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它运用唯物辩证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依据大自然生态系统规律,将“道法自然”、“生态财富”及“绿色资本”等价值因素引入传统经济理论,构造符合当今人类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经济理论流域生态经济学,为实现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新文明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服务。

  在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至今主要可分三种认识观:“天命论”、“人定胜天论”和“天人合一论”。“天命论”否定人的能动性,听天由命,显然不可取;“人定胜天论”否定自然,过度张扬人的能力,不能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另一个“极端”。

  以工业文明财富观为核心的西方传统经济学理论,忽视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鼓励人们单向地尽可能多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而极少或根本就没有想到大自然也需要良性的回馈,把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推向尖锐对立的状态,基本上属于“人定胜天论”的范畴。当今全球严峻的生态危机的现实已经证明:这种理论是有严重缺陷的。

  流域生态经济理论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质疑的同时,发扬我国古代哲人“天人合一”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出人是大自然的骄子,人类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为人类谋取福祉,与此同时,强调人是大自然的成员,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一损俱损,共生共荣,密不可分的。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人类与大自然彼此具有意义,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新文明生态文明。不能够只是大自然对人类有意义,而人类对大自然无意义,长此以往,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其次是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江河流域上中下游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观点。

  流域生态经济理论认为: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乃是一个生死与共的结构系统。他们之间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各种关系,都通过生命之水源源不断的流动和地理、历史、环境、气候等的关联而紧密相连。为此,人们应以江河、湖海流域作为一个系统,建立一个彼此具有意义的社会经济集合体,并使其具备能够组织、协调全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调控功能,不能只是上游人们搞好生态平衡对下游很有意义,而下游人民经济腾飞对上游人民缺乏意义。在处理上下游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上,必须应用流域生态经济理论方法,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任何片面的宣传和行为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流域生态经济战略布局是以江河、湖海流域为实施战略目标的区域单元,不因行政区划而分割,需要上中下游总体统筹安排。其理论依据有二:

  1.江河、湖海流域是大自然在长期发展演化中形成的,以流域分水岭为界线布局生态和经济发展区域单元,不仅区划简易明确,可操作性强,可涵盖地球上每一寸土地,更为重要的是“顺天道”、“法自然”,使人文经济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共生共荣。

  ⒉人与自然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面对这样一个相互作用趋于混沌状态的耗散结构,我们研究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只有将江河湖海流域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系统协调演化的机理入手,才能为人与大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铺平道路,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在中国境内有三大江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另外还有几条跨国江河,如黑龙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湖有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无论境内流域或跨国江海流域,都可以建立“流域生态经济圈”或“流域生态经济带”。如“长江流域生态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太湖流域生态经济圈”,“鄱阳湖流域生态经济圈”等等。

  流域生态经济理论方法既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行有效的战略途径,为我国新世纪的治水工程、扶贫工程和西部大开发工程提供一份行动和评价指南,同时也将为合理解决国际上跨国河流的水资源争端、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所谓“流域生态经济”,指的是从保护和优化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资源出发,遵循大自然生态规律和“道法自然”的原则,以江河、湖海流域为一生态经济区域单元,对江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动态协调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建设,以实现“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生态文明,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发展的条件,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概而言之,“流域生态经济”就是研讨人与自然如何科学合理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依据大自然生态系统规律,将“道法自然”“生态财富”及“绿色资本”等价值因素引入传统经济理论,构造符合当今人类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新型经济理论流域生态经济学。它的主要内容有---

  1 )协调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不单纯强调现有发展成果的数量积累,而是更着重培植和造就整个社会长期的发展潜力,把重点放在人类财富的持久来源之上。

  2 )生态财富观。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的传统经济学虽然提出了以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志的财富观,但它本质上是一种工业文明的财富观。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把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推向尖锐对立的状态。而可持续发展的财富观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文明的财富观,它认为:人类本身的身心健康状况、生存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的和谐状况等等,都是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最终来源。

  3 )“代际”公平观。“代际”公平观着重一代人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下一代、下下代乃至世世代代赖于生存生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而应与子孙后代机会均等,分享资源。

  4 )生产力选择观。生产力选择观强调科技不能无限制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必须以不损害人类生态和发展而加以理性选用。

  5 )生态资本观。生态资本实质上是人造自然资产,它包括资源环境、生态潜力、生态质量和生态系统四方面的内容。现代社会财富的增加除了传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外,还必须包括生态资本在内的社会总资本的增加。

  6 )全人类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不否认一个国家、民族和集团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但不能以损害全人类共同利益为代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有全人类共同利益至上的利益观。这是维系全人类共同命运的纽带与关键。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伴随人类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和深化的。在我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大致经历了下列几种认识观:“天命论”、“人定胜天论”、“天人合一论”。“天命论”否定人的能动性,听天由命,显然不可取;“人定胜天论”否定自然,过度张扬人的能力,不能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另一个“极端”。以工业文明财富观为核心的西方传统经济学理论,忽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把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推向尖锐对立的状态,基本上属于“人定胜天论”的范畴,这种理论是有严重缺陷的。流域生态经济理论,发扬我国古代哲人“天人合一”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一损俱损,共生共荣,密不可分。同时指出人类是大自然的骄子,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并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为人类谋取福祉。“流域生态经济”战略核心就是要不断优化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协调发展,要求人类合理利用资源,理智地应用科技,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建立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新文明,这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够只是大自然对人类有意义,而人类对大自然无意义。人类不能只是单向向大自然不断索取,而不向大自然回馈,否则,人类将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人与自然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复杂的巨系统。面对这样一个相互作用趋于混沌状态的松散结构,我们在研究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只有按照大自然在长期发展演化中客观形成的江河、湖海流域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系统协调演化的机理入手,才能为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铺平道路,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流域生态经济战略总目标是建立人类与自然持续协调发展的新文明。战略布局是以江河、湖海流域为实施战略目标的区域单元。

  “流域生态经济”战略,从“流域生态系统”这一全新的角度提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如何持续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显而易见,流域的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乃是一个生死与共的结构系统,他们之间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各种关系,都通过生命之水源源不断的流动和地理、历史、环境、气候的关联而紧密相连。从现代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局部地区的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总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上游地区的生态恶化必然会对下游造成巨大的灾难。相反, 假若流域下游发达地区在自身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又与上游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对应协调发展,形成互补互助,互惠互利的分工协作有机联系,流域的整体效益将达成一种规模型、快速高效型、可持续发展型的良性循环,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改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者综合效益实现良性循环的根本出路。

  流域生态经济战略,要求人们应按照自然界在长期发展演化中客观形成的,以流域生态系统为区域,建立一个彼此具有意义的社会经济集合体,并使其具备能够组织、协调全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调控功能。不能只是上游人民搞好生态平衡对下游很有意义,而下游人民经济腾飞对上游人民无意义。在处理上下游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上,必须应用“流域生态经济”理论,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任何片面的宣传和行为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流域生态经济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迄今为止能较好地处理行政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的较好办法,是人类建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发展的较好途径。它打破行政上的省市分割,把流域内各区域的人文系统与生态环境,整体或部分的耦合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流域内的各个部分彼此具有意义,从而形成各自良好的存在和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保证其各部分稳定的存在和发展并推动全流域整体效益的发展。

  根据“流域生态经济”战略理论,全面分述江河上中下游的相互依存之关系,指出上游地区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平衡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乃是整个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如果上游地区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将对下游发达地区造成不仅是水源污染、水旱灾害的问题,还将带来水土流失、空气污染、风沙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反常等严重生态灾难。从而给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实现流域生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可考虑设立环保税,建立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全流域性“环保基金”,并交由一个半官方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委员会”管理,切实保证生态环保的政策倾斜和经济援助。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应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加快上游农村的能源建设步伐,改变伐木取火的生活方式,普及燃气取火并对上游地区贫困户给予燃气补贴;加强对交通、厂矿、城镇和屋宅建设管理,实行谁建设谁绿化的措施,严防水土流失;立规立法,对城镇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面实行清浊分流和集中净化处理,严禁将大江小河当做垃圾池和污水“下水道”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大江小河绿水长流,湖海晏清。合理开发资源,理智地应用科技,加强环保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根据“流域生态经济”战略理论,江河上游应重点发展旅游观光业、“三高”农业和无污染工业,满足下游发达地区“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的需求。为此,下游发达地区应对口扶持上游地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鼓励和支持上游地区更好地绿化荒山、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涵养水源,搞好污水处理与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上级政府应加大对上游贫困地区的道路、通讯、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下游发达地区的政府和人民,应把帮助上游贫困地区脱贫作为自己的义务,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帮助上游人民发展经济,作为对他们保护流域生态平衡所付出的牺牲、代价和作出的贡献的补偿和回报。而在江河的下游地区,应着重发展工业、商业、外贸业、外向型创汇农业及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这样,整个流域上中下游各自发挥其所长,避免其所短,互补互利,统一协作,实现产业布局的科学合理与协调发展,保证全流域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生活富足,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流域生态经济战略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重大修正,它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实现途径。让我们为了人类的前途,为了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创建生态河流,实现生态文明。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创造出更加辉煌,更值得骄傲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生态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自觉的“天人合一”和地球新文明生态文明,这是人类的福祉,也是唯一的出路。

  根据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超过1亿市民“朔源而上”到桑干河源头区域选择避暑康养栖息地的需求,为加大大同、朔州和忻州加大融入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步伐,率先打造基于“一带一路”沿线但重点面向京津冀都市人群的“避暑康养后花园”和“全球候鸟康养之都”,经深圳市候鸟院桑干河分院综合研究、分析与预测,针对桑干河流域生态康养经济发展走向,提出十大前瞻性落地措施:

  鉴于流域的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乃是一个生死与共的结构系统,他们之间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各种关系,都通过生命之水源源不断的流动和地理、历史、环境、气候的关联而紧密相连。建议紧紧抓住国家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重大政策机遇,按照山西省“两山七河一流域”总体部署推进《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组建由“山西省桑干河流域生态康养经济发展委员会”,负责全流域生态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流域管理,统筹桑干河流域全线生态康养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桑干河流域大同、朔州和忻州三个地级市纳入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该委员会应在山西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由省委常委、省副总河长、桑干河省级河长、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兼任主任,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出任委员会相关职务。这是桑干河流域实施生态康养产业战略的组织保证。

  中华民族的“姥姥河”桑干河流域沿线、生态保育:设立桑干河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跨界探讨制定桑干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条例与办法

  生态环境的优劣,是决定流域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素。建议设立桑干河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跨界探讨制定桑干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条例与办法,除了加大全流域的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和保护森林外,要对桑干河流域沿线城镇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面实行清浊分流和集中净化处理,严禁把大江小河当作垃圾池和“下水道”。河流源头是生态保育之源。建议强化桑干河上游治理,逐步清除源头区域的废坝、多余坝,搞好小流域的水土保持,使水畅其流,库有所蓄。同时,倡议桑干河下游之永定河和海河京津冀沿线城市厉行节约用水,尽量减轻上游压力,以腾出水资源来修复生态,上中下游保育联动,才能使桑干河这条中国的“姥姥河”重获新生。

  同时,建议设立桑干河生态康养产业协会,发起桑干河避暑康养绿飘带健康扶贫行动。参照《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动员全社会力量尤其是桑干河下游京津冀各级政府和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帮助上游人民发展经济和搞好环境保护,以加速将桑干河-永定河流域恢复成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健康的河”。

  参照《山西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大同、朔州和忻州桑干河流域城市重点打造京津冀豫避暑康养后花园。依托山西省得天独厚的气候、文旅、区位、温泉、饮食等五大优势,山西省将谋划培育一批康养小镇、康养社区,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推动康养项目落地,促进山西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根据计划实施重大项目,经过三年努力撬动社会投资超过300亿元,初步形成以大同、忻州、晋中、长治、晋城等5市为重点的康养产业分布(示范)区,初步建成15个康养小镇、15个康养社区。到2021年底,形成自北(大同)向南(晋城)山西省独特的、以“养生养心养老”为主题的康养产业带,初步形成大同、朔州、忻州面向京津,晋中、长治、晋城面向河北、河南的避暑康养目的地,吸引京津冀豫多层次、多年龄段的消费者来山西避暑康养、养生养老。其中,以大同、朔州和忻州桑干河流域为重点打造京津冀豫避暑康养后花园,这是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的先行军。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排放应税污染物将被征税。桑干河流域也可在国家环保税基础上,征求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山西省政府意见,对桑干河流域沿线涉及的企业,用征收工商营业税的办法征收环保税(具体操作方案需要另行设计),作为人类回馈大自然的主要经济来源。这不仅是桑干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保证,而且是人类回报并拯救桑干河母亲河的反馈之举,它将持续推进桑干河流域生态康养共建事业。

  北纬39度则因其充满了富裕的产品、奢华的城市而闻名于世。丰富而又悠久的历史遗迹、神秘的自然力量、诡异的沧桑裂变等成就了北纬39度的辉煌。在世界地图上,你会发现与大同同纬度的除了有北京、纽约、芝加哥、罗马、伊斯坦布尔、波尔多、马德里等全球名城外,还有塔克拉玛干沙漠、青海湖、库布奇沙漠、桑干河、地中海、爱琴海、日本海、里海等名胜美景。它穿过帕米尔高原、天山南麓、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渤海湾,穿过桑干河全流域。大同,正是这样这样一座建在寒暑交替,战争频乃,民心思归的北纬39度线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在这里交融,一带一路各国交流在这里汇聚,大同中国与天下大同在这里孕育的神奇都市。

  世界杂粮看中国,中国杂粮看雁北。作为寒暑交界地带,以雁门关为圆心的大同、朔州和忻州桑干河流域,最适宜五谷杂粮的生长,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小杂粮生产地。为此,需要发挥这一独特优势,在合理布局桑干河流域上中下游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基础上,重点做好特色小杂粮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建议选择大同市农业嘉年华为农业产业示范点,面向京津冀和环渤海投资商和消费群体开展优质杂粮产业定向招商工作,共建北纬39度雁北康粮种子食疗产业园区。

  6、流域扶贫:设立桑干河流域避暑康养扶贫产业区,向晋北山区2020脱贫攻坚吹响集结号

  山西的基本省情是贫困地区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农民收入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山西省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2个。山西农村贫困人口80%以上集中分布在西部吕梁山黄土残垣沟壑区、东部太行山干石山区和北部高寒冷凉区三大区域,这些地方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桑干河源头地区属于山西北部高寒冷凉区,扶贫压力较大,除了应加大对桑干河上游地区的道路、通讯、能源、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外,还应从经济、科技、人才、政策和项目等多方面,尝试设立桑干河流域避暑康养扶贫产业区,大力发展生态补偿、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专题脱贫工程,切实帮助上游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这是确保桑干河源头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7、养老产业:桑干河流域未来是世界级养生养老基地,大批六十岁以上的中老人将从环渤海朔源而上入驻桑干河康养园

  作为北京天津避暑康养后花园,除了北京直通大同高铁便利外,古都大同还具备夏季气候凉爽、天气呈现“大同蓝”、长寿老人比例高、医疗条件名列前茅、民风豪爽不排外、房价性价比高、饮食文化发达等十大养生养老优势。尤其是疫情之后,迫切需要提升免疫力康复身体的国人,大同还具备如下核心竞争力。一是作为雁北杂粮的枢纽与集散地,大同具备“粮源”优势;二是大同因为拥有中国最大的休眠火山群,是离京津最近的天然富硒食品供应基地;三是大同市阳高县和天镇县属于全国长寿之乡,而且具有申报世界长寿之乡的基础条件;四是大同本土盛产名中草药。原产于北岳恒山的“正北芪”,是疫情之后“补气提阳”的上好佳品。为此,作为桑干河畔的明珠城市,大同是有望成为首座主动承接京津冀和环渤海都市候鸟人群前来的养生养老的目的地。

  康养指数和幸福指数,是构成未来“健康中国”的两大根基,大同也正迎来发展旅居康养的新机遇。疫情过后,“田园康养+养生养老+中医康养”的候鸟旅养生活方式将会越来越受追捧。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可以将桑干河流域的农家小院等大量富余房舍,通过升级改造,成为具有经济造血功能的候鸟小院,以吸引和导入大量旅居游客,让大同悠久历史文化、原生小杂粮和避暑康养环境,成为吸引京津冀和环渤海旅居游客的最大卖点,同时助力实现区域内贫困乡村居民的脱贫致富。通过“一城一院,一院一品”模式,推动桑干河流域沿线广大的农家小院转型提升为有经济造血机制,农耕文化传承和旅居康养环境等三大功能的“候鸟小院”,切实推动桑干河流域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具体样板地点,包括大同农业嘉年华北魏风情街、云州区邢庄村和册田水库“东西沙窝”。届时大同候鸟小院群火山拥着大湖,大湖携着长河,黑山白水的桑干绝景又会重现,不久将彰显无可估量的旅游美学价值。

  农耕文明是人类母文明。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几千年来,堪称中国农业大数据的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五千年东方文化。今天,二十四节气除了继续指导农业生产外,还将深刻地影响人体生命健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有必要学习春鸿秋雁的智慧,回归返璞归真的候鸟生活方式,从根子上改善国民的健康。为创新传承非遗文化,深圳候鸟院从深圳大鹏到河源万绿湖,从江西武宁到河北青龙,从湖北巴东到山西大同,候鸟院每半个月会自筹资金选择一座候鸟小城持续开展节气养生活动,不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孵化城市候鸟养生项目。

  “黑山突,大湖泻;浴水出,文明现”。这是桑干河小传。这里的“黑山”,是大同火山群32座火山中最高大最具代表性的截顶圆锥状火山,海拔1490米;这里的“大湖”,即大同湖,泥河湾期大同盆地古湖泊,面积约为41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今鄱阳湖;这里的“浴水”,是中囯最早的山川典籍《山海经》对于古桑干水的称谓。木火水金土,在桑干河流域完美交融,成就天下大同。

  大地因水而有灵,人类逐水而生存。从“大湖泻,浴水出”算起,桑干河孕育了数万年的人类史,5000年的民族国家史,2400年的建城史(大同市)。她阅尽了高原盆地中的世事沧桑,冰河铁马,悲欢离合。大同,春秋代地,战国三郡,两汉平城,北魏京师,辽金陪都,明清重镇,这是桑干文化的内涵。

  大唐从北魏走来。在余秋雨看来,中国古代史跃起最高的唐代文明,是由发生在北魏平城的那场改革的“助跑”弹跳而起的。没有北魏的“太和之治”,就没有大唐的“贞观之治”。根据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的中华古代文明形成的“三岔口”理论:“桑干河文化”地处“河套文化”、“红山文化”和“中原文化”三大文化板块的交汇点,形成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重要直根系。大同盆地正好处于“三岔口”的中心位置。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是中华文明的最初曙光。

  为传承中华5000年农耕文明之根,为构建全球生命共同体,非常有必要收集濒临灭绝、地方独有和有经济价值的中华植物种子,以传承桑干河流域农耕文明,弘扬桑干河流域传统文化,推进“康养大同”共建工作。作为地处比黄河拥有更古老农耕文明的桑干河大同盆地,具备落户全国首家“种子博物馆”的优势。为推动全国首创的二十四节气养生园项目落户华夏子孙的“姥姥河”桑干河流域,并联合开展“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国际候鸟节气养生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以此首创项目在全国养生领域为大同亮出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10、流域平台:成立桑干河流域投资公司与养生养老服务公司,打响“国际候鸟养生之都”城市品牌

  按照梁思成先生的思路,造城市长耿彦波主推的“一轴双城”城市规划,同体异质,共存永生:御东,御西;河南,河北;农耕,游牧;文雅,粗旷;古老,现代,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有望把古都大同打造成历史名城和现代化新城完美结合的世界级品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山西大同以“桑干河”之御河为轴,为自己城市升级转型找到了最佳产业集群:康养旅居。通过成立桑干河流域投资公司与养生养老服务公司,以候鸟康养旅居为主导产业集群,这必将成为大同新的城市定位。一座未来的国际候鸟养生之都,即将崛起于晋陕冀蒙京津6省区之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亮点。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017】42号文关于支持大同市创建综合康养示范区的文件精神,深圳候鸟集团于2018年2月9日全资成立了桑干河流域首家养生养老服务机构山西桑干河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将立足御河畔农业嘉年华,以轻资产重运营模式,为推动非转基因“五谷杂粮”种植的回归和提升,重点面向到永定河(海河)上游桑干河流域避暑康养的京津冀和晋陕蒙都市候鸟人群提供旅居康养服务,而且分期分批推进包括但不限于养生养老、医养结合、防护用品、酒店管理、餐饮住宿、房屋租赁、杂粮食品、园林绿化、家庭保健、旅游观光、农旅服务、康养会展、康养用品、户外拓展和房车露营地在内的旅居康养产业孵化、策划、包装、招商、建设、运营和营销服务等综合性供应链服务,助推“康养大同示范区”和“桑干河康养带”的共建工作。

  此外,围绕打响“国际候鸟养生之都”城市品牌,我们建议启动桑干河流域健康旅居产业规划;系统举办中国(大同)康养大会、大同市民健康大讲堂、二十四节气美食品鉴会;创办专门针对环渤海湾投融资人士的项目招商会;推动京津冀大同人返乡创客计划;创办国际候鸟健康粮食博览会;创办桑干河鸟哥鸟妹对对碰相亲会;推进北京人坐上高铁到大同避暑康养计划等。

  首届全国候鸟大会于2017年由深圳市候鸟院率先创办。51座县域城市首脑出席

  与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和珠江经济带相比,目前的桑干河经济带还是无名小卒,还远远未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但是,鉴于桑干河流域的未来直接关乎京津冀及环渤海超过1亿人的引用水源、五谷杂粮、应急蔬菜、避暑康养和休闲度假等战略安全事宜,疫情之后的桑干河流域生态康养经济带必将从五位一体的高度引起流域全线的关注,并在适当时机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政治价值:疫情之后,粮食安全问题凸显。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杂粮集散地,桑干河流域不仅确保中国14亿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确保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粮食和饮水安全,而且确保京津冀和环渤海下游城市打造具有强大人口承载力的后方基地,为应对未来生化战和粮食战等突发情况做好预备。

  (二)经济价值: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原生种子是传承中华5000年农耕文明之根。伴随2020武汉疫情和东非蝗灾等“黑天鹅”事件的频发,全球粮食危机下的雁北原生康粮不仅将凸显其不断提升的稀缺经济价值,而且有助于推进桑干河流域大同、朔州和忻州三地市早日融入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

  (三)社会价值:通过发挥桑干河流域的粮仓优势,将给全国尤其是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应季节、原生态、非转基因的粮食农副产品,从根本上解决当今中国粮食安全和国人慢病井喷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生态价值:恢复北魏时期桑林遍野、阡陌交通、水草肥美、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通过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培育水源,不仅重新让经常断流的桑干河恢复绿水长流,而且根治上游水土流失给下游带去的水体污染和泥沙沉积,推进御河两岸乃至桑干河流域早日建成“大同康养产业示范带”。

  (五)文化价值:通过率先收集濒临灭绝、地方独有和有经济价值的雁北杂粮原生种子,有助于传承桑干河流域农耕文明,弘扬桑干河流域传统文化,推进“康养大同”共建工作,确保中华农耕文明代代相传。

  黄伟,字九渊,号霍山一剑。1945年2月生于广东龙川。哲学博士、学者、诗人、国家高级书法师,以学术成就和诗书作品名世。曾任深圳市一类国企光明华侨农场集团领导。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高级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孔子学院终身名誉院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艺术顾问,是深圳市候鸟院终生文化顾问。黄伟是位学者型书法家,世纪之交创立“结构论”“能本原论”和“流域生态经济战略理论”而闻名国内外,是我国流域生态经济战略理论带头人。被授予“全国人文科学优秀专家学者”和“全国人文名家”。黄伟的诗书作品,大气磅礴,雍容典雅。2013年选为“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AAA级金奖艺术家”称号。2019年被授予“大国文化形象大使”。个人传略收入《中国人大年鑑2019》《中国名人志》和《世界名人录》。

  王合成,全国首家候鸟旅养智库~深圳市候鸟院执行院长、全国首家候鸟集团~深圳候鸟集团执行董事、中国旅游4.0(旅养)体系倡立者,中国气候旅游经济学科和“健康旅居”三避三养理论体系(避暑避寒避霾和养心养生养寿)奠基人,中国生态文明理论“两山论”与“两鸟论”民间共建践行者。系“中国避暑之都”贵州贵阳,“中国恒春之都”云南临沧、“中国深呼吸第一城”福建将乐和中国鸟镇野三关(只比乌镇多一点)等气候旅游城市品牌的实质性操盘手;曾获“福特汽车环保奖”和上海世博会环保贡献奖;出版有《中国避暑之都贵阳城市品牌实践报告》、《循环经济再造生态城市新模式》和《鸟道人道~换种活法去旅养》等生态旅居康养主题专著,全国首创的《鹤之恋~丹顶鹤的梁祝故事》、《旅养中国》和《鸟托邦》等系列专著计划于2020年出版。

  “中国避暑之都爽爽贵阳”城市品牌课题组执行组长王合成院长原创推进并全程参与出版《贵阳打造“避暑之都”形象品牌实践报告》

  邰德民,全国候鸟旅居养老专家库成员、大同市老龄办原主任,2018中国(大同)康养大会发起人,歌曲《大同蓝中国梦》词作者,深圳市候鸟院桑干河分院筹备负责人,最早提出大同应打造成大同养老“后花园”理念。

  倪进,中国市长协会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财金委员会秘书长,现任深圳市候鸟院候鸟旅养小城绿色发展委员负责人、深圳市候鸟院白洋淀分院筹建发起人之一。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