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历史?历史的作用只是我们酒席之上的谈资么?

2020-09-10 17:28

  历史,是“天地人”三维坐标,在时间之中的总汇,又伴随着时间长河,不断向前延伸,流淌。

  华夏的历史,源自对天文,水文的观测记录,和传承,与我们“灌溉农耕”的文化特性,密切相关。

  那时的史官一职,主要是由特定的部族或家族承担,主要职能还是天文,水文的观测,记录,对人事记录只是副职。

  “太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此后历朝历代,修史,都是国之大事,能被委以修史重任的,不仅是个人的无上荣耀,更意味着此后官运的畅通。

  说到国之大事,过去讲,“在祀在戎”,西周以后,“鬼神之事”被从政治中清除,代替“祀”的地位的,就是史家,是历史。

  “帝王将相”们,对于历史的重视,从来都是“从娃娃抓起”,注重对教育“童子功”的养成。

  他们生来不会为生计发愁,注定都是要做大事的,“知兴亡,晓更替”,对于他们的意义,自然就很重大。

  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三餐六饭,衣食住行,终年间,循环往复,机械而麻木的生活着。

  《艺文志》,《地理志》,《食货志》,《天文志》,《礼乐志》,《五行志》,等等。

  正是这些通常会被我们忽略的所在,为我们搭建起了一个时代的真实图景,其中所蕴含的信息量之大,难以估计。

  其次,有时候看电视,看到一些对接近原始状态的生活描述,感叹于他们生活的封闭,局限于方寸之间的无知。

  半夜忽醒,猛然想到,其实我们不过是生活在一个更大的封闭空间,满足于物质上的小小丰足,满足于别人对我们的知识灌输。

  在动物本能之外,对于情感需求的填补,以及借助于这两者完成突破,以超越的视角,世界观,重新审视我们的世界,和我们自己,才是我们真正完成一个“大写的人”的过程。

  如果说,我们拿这一点来要求古人,多少有些不管不顾生产力条件限制的,“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如今的我们,身处生产力条件极大飞跃的时代,明明有这个条件,却非要选择接近本能的生活,那我们能说啥好呢?

  随着我们的知识越加增长,我们的人生阅历越加丰富,我们才会越来越体会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越加接近他们的心路历程,才能更加明晰所谓“人事”的由来。

  这是一个“双向递进”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知识,情感越丰富,就越能体会历史中的鲜活,反过来,我们对历史的体会越多,也就越加丰富我们的知识与情感。

  直到,手捧史书,一篇传记读完,如同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今夕何夕,恍然惚然,竟有隔世之感。

  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想要超越自身局限,作知识与情感的双向打磨,以求世界观的突进,历史,是必由之路。

  或者,这个对历史不断学习,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融入时间”,超越自身“天地人”三维空间局限的过程。

  大家可能发现了,在以上的表述中,我不断地提到了“情感”,对于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中华的历史文化中,有个“悟”字,显得特别神奇,各种神怪小说之类的描写,搞得这个字更加显得玄幻莫测。

  真正“有用”的知识,都是需要你在“知”的基础之上,用你的人生阅历,用你对世事沧桑的领会,去“体悟”出来的。

  这个强与弱的反差,置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正是造成我们种种思维混乱的根源。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