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学院」揭秘10w+爆文的底层逻辑

2019-12-08 16:29

  写文章是复制时间性价比最高的手段,我们希望通过写作成批量、规模化的交付我们价值,售卖我们的时间,因此我们必须关心:如何才能写出让更多人看的文章?

  什么意思呢?能取得胜利的人,往往都是准备充分,只有在对情况完全了解,认为自己能胜的情况下才去作战。而失败者,往往是没有什么准备,战争已经开始了,才谋划怎样取胜。

  高手写文章,先是找一个阅读量可能很高的选题,然后想办法真的做到阅读量高。

  写好,是正确的做事。写什么好,是做正确的事。一定要先选择正确的事,再用正确的方法去做那件正确的事。

  很多人文章阅读量总是不高,就是因为你一想到个想法,你就写,今天干了啥,你就写,今天学了个什么,你就写。

  我不是说,以上那些不能写,能写,我也经常写,但它一定要同时满足“绝大多数人关心、对绝大多数人有价值”,只满足前者的话,那抱歉,你就是在自嗨式写作。

  我为什么写一些日常经历时还能被很多人喜欢,就是因为它同时满足后者,我不管写什么,心里都是时时刻刻挂念着读者,所以即便写一些自己的日常琐事,我也尽可能的从中提炼出对大家普适的启发。

  否则,我为什么要写作?我为什么要公开写作?写作就是为了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了记录心情。

  这是做爆款选题最重要的一个底层逻辑,有的主题能覆盖1000万人,那你写的好、传播做得好,可能很容易就被几万人甚至数十万人阅读;但有的主题可能一共就只能覆盖10万人,你写的再好也不可能有20万人看。

  比如,同样是写给新媒体从业者看的两篇文章,一篇题目是《微信公众号编辑排版规范》,就有超过10万人阅读;另一篇题目是《为什么你写的专业内容没人看?》,只有2万人阅读。

  为什么同样的团队做出的同样都是公众号主题的、同样高质量的两篇文章,阅读量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原因就出在选题上,第一篇讲的是编辑排版规范,这个主题的潜在阅读群体几乎是所有公众号编辑、运营人员,这个群体有数千万人。第二篇讲的是“为何专业内容阅读量总是低”,这个主题的潜在阅读人数就少太多太多了,只有做的是专业内容且阅读量不好的公众号编辑才会去看,所以它的阅读量注定就是没法跟第一篇比的。

  现在我请你做一次测试,我找了5篇文章,是同一公众号上同样写给职场人看的,你看这五篇文章的题目,根据你的理解,猜一下阅读量从高到低的顺序:

  看文稿的同学先不要往下看,听音频的朋友请按下暂停键,花两分钟时间猜一下。

  大家猜的顺序可能不会完全准确,但基本也不会有大的偏离。你连作者具体写的怎么样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还能猜对,这说明什么?说明选题赢了就赢了一半,选题是怎么赢的?覆盖人数的多少。我相信你看上面那些题目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想看《一个人是否废掉,就看他下班后5个小时》和《那些财务自由的年轻人,都做对了什么?》的人群数量,肯定高于《管理的本质,是激发潜能和善意》,尽管最后一篇是真正的大师陈春花老师写的。

  所以,爆款选题的第一大底层逻辑就是,话题潜在阅读人数一定要足够大,选题太小众,那可能就要放弃,小选题永远出不了大爆款,没有例外,更没有意外。即使你没有做10万+文章的野心,平时写文章时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当同时有多个主题可以写时,优先选择覆盖面更大一点的主题去写。

  做产品的人如果不理解这句话,便做不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做营销的人如果不理解这句话,便做不出市场上受关注的广告。

  《怕上火,难道你就不怕肾衰竭?》这是在王老吉广告最火的时期,@大象公会 写的一篇爆文,这篇文章就抓住了一个大痛点:人们对肾衰竭的恐惧。

  《第一批奔三的90后:比失业更可怕的,是30岁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篇10万+爆文抓住的痛点是:很多90后面临奔三的年纪却一事无成的恐惧。

  《阿里彭蕾卸任:从月薪500元,到身价400亿,留下2条职场潜规则》这篇100万+爆文抓住的痛点本质是:人们骨子里对贫穷的恐惧和不安,渴望逆袭赚大钱。

  痛点很多,但有的痛点小,有的痛点大,有的痛点只有小部分人有,有的痛点几乎所有人都有,痛点大小,决定读者的共鸣有多深。比如一个职场年轻人,相对于办公环境来说,升职加薪就是一个更大、更普遍’的痛点,那显然你讨论升职加薪大概率上就会比讨论办公环境阅读量更高,更容易写出爆款。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回答过,答案基本都是“信息多”、“更方便”、“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等等,我认为都不对,以上都是优势,但不是最大的优势。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是:社交属性。没有任何一个优势,可以与之相比。

  新媒体时代,人成了内容最大的分发渠道,因为所有内容都是在社交媒体上基于用户的社交关系链来传播,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小的媒体中心,每个人都可以向外辐射几百人几千人,那几百人几千人中每个人又都有可能继续向外辐射几百人几千人,这就是所谓基于社交关系链的爆炸式传播,正因为此,一个小号的一篇文章在一天之内被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看到才成为可能,也正因为此,才有了新媒体信息传播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等其它优势。

  这个时代,无社交,不媒体,没有社交属性的内容,在传播上寸步难行。一篇文章,如果用户看了不愿意主动传播,它当然就没有机会成为爆款文章。

  大家平时写完文章,有时候会发到微信群里,然后再发一个红包,让大家领了红包帮你转发。以后不要做这种无效劳动了,没有用的。你的文章本身没有分享欲,你再苦口婆心的让大家分享,大家也不愿意分享。你的文章本身充满了分享欲,你不发红包大家也会争相转发。

  比如你无意中发现公司的某个女同事出轨了上司,这时候上帝突然出现说:放过他们吧,不要告诉别人,我可以给你100块钱。

  我想,你内心是拒绝的,你怎么会为了100块钱,放弃把这么有分享欲的八卦埋在心底呢,你一定会忍不住马上分享给死党同事。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大家点赞、评论,直接转发文章给微信好友,跟朋友吃饭聊天时讨论某个文章的故事或观点,等等,本质上都是把内容当成了社交辅助工具。

  这类文章能在朋友圈刷屏一点都不意外,每个地方的人愿意分享这样的文章,有趣,有话题,有圈层归属感。

  《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这篇文章作者的神奇经历会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要分享,再加上锦鲤本身就是一个流行的社交话题,火是偶然中的必然。

  《啊啊啊啊啊做运营的也太特么惨了吧!》这样的文章会成为这个从业者群体在朋友圈自嘲、吐槽的社交工具。

  关于如何利用社交原力做传播?我给你总结出,用户转发分享一篇文章的5个动机:

  3. 站队心理。比如《买800w学区房是庸俗,带小孩环游世界就不庸俗了?》

  你做一个选题的时候,只要能极大的满足用户的一个动机,就有爆款的潜质,如果能同时满足几个动机,就是一个社交原力极强的选题,只要内容再写的好,爆款的可能性就极大。

  以上是粥左罗《从零开始学写作》的内容,总结一下:写作也讲究先胜而后战,我们要先找一个阅读量可能很高的选题,然后想办法真的做到阅读量高。如何判断一个选题是否有更多人看?你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多少人可能会阅读?阅读时有多大共鸣?多少人会主动传播?也就是一个话题的覆盖人群、痛点程度、社交原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