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年多写就30万字莱芜区六旬农民创作小说《历史的选择

2019-12-08 20:07

  本报10月8日讯 莱芜区苗山镇杨家嘴村村民李龙堂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66岁的他干了一件大事:历时4年多,写就了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历史的选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礼物。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文化水平不高的李龙堂又是怎么写成的呢?记者决定一探究竟。

  10月1日,记者登门拜访李龙堂,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一间面积不大的储藏室。里面仅摆放着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张床和一摞摞的书本,虽有些简陋,但却是该部小说“诞生”的地方。

  记者迫不及待地翻看小说,一下就被工整的字迹、精细的编排所折服。整篇小说分8部分,共982页,以一个农民的视角描述了建党建军一直到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历史进程。

  说起写这部书的缘由,老李打开了话匣子:“早年在部队当兵时,我在团理论小组里学习了党史和新中国史,那时候我就萌发了写一本书的念头,所以我一直特意留心做记录。”

  从部队转业后,李龙堂先后在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数十年,在此期间,他一直为写书找素材、做准备。

  虽然满腔热情,但毕竟上了年纪,身体又不是太好,李龙堂的写作过程充满艰辛。“经常写到凌晨两三点,时间久了手就失去知觉,腿也疼,困了就在旁边的床上休息一会。”李龙堂回忆道。

  除了要克服自身存在的写作障碍,李龙堂还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妻子王翠美经常抱怨:“这么大年纪了,文化水平又不高,写这个有啥用?有这工夫还不如去地里拔点草、干点活。”

  倔强的李龙堂没有因此动摇自己的初衷,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创作。由于这部小说题材十分宏大,驾驭起来难度很大,因此,李龙堂在写作时,也侧重将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与自身经历相结合,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印证小说的主题。

  为了丰富小说的内容,李龙堂一边写书,还一边在当地一家企业上班。“孩子不愿意让我去,我说不是为了钱,就是想多接触社会,多了解外面的人和事,为写作积累素材。”李龙堂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的执着终于感动了家人,他们对李龙堂写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了支持。经过4年多的努力,李龙堂终于完成了小说的创作。

  然而,李龙堂并未打算停笔,《历史的选择》续集创作已经提上日程。“我想再用2年的时间,再写7万来字,把新时代的环保、环境卫生和扶贫工作等写一下,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李龙堂说。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