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公益论坛

2022-12-30 09:51

 

国学公益论坛

概述

尊敬的纪冬青女士辛苦了,李红院长久违了,很高兴我来做这次国学国医的汇报,汇报不妥之处还望理解和共同学习,首先介绍一下我叫季益能是中医绝技平台创始人,平台始建于2017年初。创始人季益能、苏本柱。在民富国强中国梦发展战略格局下,面对大众最基本最广泛的健康需求,两位负责人审时度势,对以中医药为切入点的可行性做了深度交流探讨后达成共识,为了能让中医药这门古老的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互联网+时代再度绽放,造福大众和人类,决定创立民间中医绝技平台。目前,聚集的中医药专家技术团队及平台运营管理团队,总人数已达9万余,遍及全国个省份47~48个国家往来

    平台宗旨:伴随一带一路共享经济深入发展,中医文化已成一张中国名片走向世界,以及在十五强国战略中推进全民大健康目标已构成时代趋势潮流下,平台将积极响应并大力践行习主席关于“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示,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贯彻宣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深度挖掘整合民间中医药资源。运用互联网优势,竭尽全力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球形中医药生态平台。为弘扬中医药国粹,振兴中医药事业,让中医药未病先防理念惠及百姓,造福人类而不懈努力。

平台愿景:在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监督下,平台创新性发展运作

近期目标:休眠状态980个群内自由活动,主要是找到有大爱投资商,前期已大力发展开放性运营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规模和影响力,平台有一部分价值显现如植物止痛剂,白刺果浓缩液(广告一下);挖掘一部分中医药资源,初步形成中医骨干团队完成民营实体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各职能机构;努力积极配合政府,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痛点问题。

中期目标:1.平台运营覆盖各省主要城市,已创造可观社会价值,平台影响力进一步放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中医药团队形成高效服务体系,与民间及社会资源不断拓展并建立有机连接有效运作体系。3.中医药科研团队、基地初见成效。4.中医文化健康理念得到社会普遍接纳响应。

远期目标:1.中医文化普及到每个家庭,我的健康我做主已成为大众自主自觉行为。建立平台自己的养生庄园,涵盖养生馆、养老馆、幼儿国学教育、中医教育等。2.中医绝技广泛得到应用和追捧。建立平台自己的医疗机构,调理与治疗一体化。3.中医医术得到大面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服务于大众。

政策  

历任中医药领导要求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大好机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彰显文化自信,坚持中西医并重、在深化医改中发挥中医药优势,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贯彻“四个建立健全”、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使这一民族优秀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我国首部中医药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医药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规划》,组建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深化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印发《关于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编制《中医药监督工作指南》,中医药法治体系初步建立。《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审议后颁布实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尤其疫情施虐严重,又一次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很受鼓舞,催人奋进。”中医药人如何准确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如何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振兴发展中医药,把党和国家的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落到实处,使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当前中医药人的一项重大任务。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略机遇期,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纲,加快完善法律体系;以基金为平台和工作抓手,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振兴发展中医药,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让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落地有声,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特别是近三年疫情中医药防治流感迷失是需要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认识

                      衰落

浅谈中医衰落的自身原因 

一、衰落缘于国人的崇洋媚外,自我封杀

人们都知道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用武力征服中国后,输入鸦片掠夺社会财富;输入西方文化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少有人知道,美国洛克菲勒财团在上世纪20年垄断了中国的煤油和电力市场的同时,阴谋垄断中国的医药市场。他们打着帮助中国医学事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旗号,仿效清政府“以夷制夷”的政策,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图谋利用中国人“以华制华”,消灭中医药,实现垄断中国医药市场的目的。历时近一个世纪,中医药步履维艰,苦苦挣扎,至今虽未被消灭殆尽,但气息奄奄,医药市场仍被西医一统天下,形成强大的垄断形势。

中医的衰落,起因固然是殖民主义者有计划有步骤的大举入侵,但它毕竟是外来因素,起主要作用的是内部因素。斯时,一些受西方文化薰染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少数学西医的人,奴颜媚骨,数典忘祖,积极执行洛克菲财团消灭中医的阴谋计划。留学日本学西医的余云岫出版《灵素商兑》一书,大肆否定中医,主张全盘西化,为洛克菲勒财团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留学美国归来担任洛克菲勒财团直接投资创建的协和医院院长的刘瑞恒,亦步亦趋,在充任南京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之后,于1929年出台了“废止中医案”,使中西医之争从民间的舌抢唇剑走向行政手段……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卫生部副部长贺诚、王斌把余云岫请了来,再次发起围剿中医的攻势,幸为毛泽东主席制止,未形成气候,但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大力发展”的方针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西医依然“一枝独秀”执业人员从1950年的2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157万。中医则一蹶不振,从业人员逐年减少,1999年出台的《执业医师法》砸了大批人的饭碗,2004年至2005年7月,先有8万中医执业人员被“依法”取缔……

此情此景,中医如何不衰落,如何不走入低谷。事物的发展变化,无不是首先在于内因,时至今日,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张功耀等人,声嘶力竭地叫嚷要废除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中医,亲外仇内,实在令国人感慨万端!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深刻解剖反省,找出自身衰落的原因,那么,即使中医药发展的内因条件具备,我们也难免重蹈“中西医结合”昙花一现的覆辙,辜负了毛泽东主席一次次的支持与关心,辜负了新中国中医药奠基人吕炳奎先生鞠躬尽瘁的奋斗心力。

二、以实用主义代替基础理论研究,迷失方向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本是中医病理学观念,将它作为探索中医衰落缘由的分析指导原则,想来是合适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事物都必需在动态平衡的运动中生存、发展。然而,翻开中医药发展史,人们不禁要问:从明朝中叶至今四百余年,除了吴又可、叶天士以对温热病的深入研究功底,创建了湿热病防治理论,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外,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张仲景,巢源方、朱丹溪、李东恒这样的杰出英才?

从古以至于今日,一代有一代之医,虽神圣贤明,虽份量不同,必然不难舍规距方圆,以为方圆平直也。故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也,识病则于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灵枢》、《素问》《甲乙》、《难经》无方之书,全不考究,而后来一切有方之书奉为灵宝。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趋势就已不景气了。陷入洛克菲勒财团的圈套,从而在甚嚣尘上的消灭中医活动中逐步走向衰落。

毕竟中医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历几千年的实践中,借助哲学、天文学、农学等成就,运用“取类比象”方法,把人体比喻为一个有规律的自然世界(即典籍常常提到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经络气血”、“温热温凉”等),把实践经验上升为一套系统的理论,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绝非一阵狂风暴雨所能推毁的。

三、脱离民间医药学,丧失根本

中医药文化延续数千年,历经劫难仍久衰而不败,其原因除《内经》、《难经》在理论构架中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外,还在于它的存在和发展以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为载体,以民族民间医药发展史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石。中医药学的根在民间,在全民族。民间医药学是传统医药学滋生、存在,发展的沃土。中医药学只有扎根于这块深厚的土壤中,源源不断地吸取精华,累积充实,逐步升华为新的理论,方可保持枝繁叶茂的发展状态。

扬名千古的医圣张仲景,外科之祖华佗,儿科之祖钱乙,脉学创始人扁鹊,药王孙思邈,药圣李时珍都是民间医生,只有法医之祖宋慈当过提刑官。近代人们熟知常用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牛黄清心丸”、以及蜚声东南亚的“云南白药”“郑氏女盒丹”、“胡氏万金油”等等,无一不是来自民间。可是,当今享受政府扶持的中医药科研院所却无所建树!是他们的专家的知识不深,研究不出所以然来吗?是他们偷懒不深入民间吗?我想都不是。明知该做的事不敢、也不想去做,原因何在呢?我以为除了文化氛围、环境因素、体制约束等外部因素外,放弃对《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论的研究,脱离民族民间医药学的根本,裹足不前,安于现状是其深层内因。

现实是严峻的!一方面各种疑难病的发病率逐年飚升,新的疾病层出不穷,主流医学应对无策,传统医学无所作为。另一方面则是民族民间医药学宝藏因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财力、地位等限制,无法冲出制度束缚服务于社会,只有苦苦地等待着他人去开发创造。有的则流出海外,融入外国人的知识产权……。面对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现状,我们还不该反省一下,究竟错在那里?

四、中西医结合失败的原因:丢弃自信与自尊

中西医结合原本是解决事关大众健康,发展中医药的伟大创举,可是它却胎死腹中,难产难育!问题出在哪里?毛泽东主席是支持和保护中医的,他从国家文化委副主任吕炳奎的报告中得知卫生部灭中医的做法,撤销了副部长贺诚、王斌的职务后,中西医结合这种形式仍在各种阻力中举步维艰,得不到有效实施。虽然后来因主持人吕炳奎先生退居二线,没有督办此事的权力而彻底夭折,包括当时的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加紧以立法的形式压制中医,也只是外因。中医几无容身之地,而西医则在卫生部的支持下呈现了对医药的垄断地位,也仅仅是外因。

根不深树焉大,枝不繁叶焉茂?如果中医不丢掉《内经》《难经》这个灵魂,不脱离民族民间医药学这个根本,焉能如此无所作为?焉能放任癌症、艾滋病等疑难病肆虐于世?

再者,如果中医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坚持以“天人合一”、“阴阳制化调控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西医之长,补己之短,异其弱,扬己强,深入研究,找到整体与局部,形态与状态切入点,那么,即使失去国家财政的支持,也不致于苦苦挣扎至今而无所建树,也不至于使吕炳奎先生的心力付之东流,使毛泽东主席支持鼓励中医的良苦用心化为乌有!

 几十年来,中医的疗效和科研成果必须按西医的方法认可,中医药一直处于被质疑、被验证的境地,中医发展面临困境。比如现行的《药品管理法》要求中药评审按照西药标准进行,一些应用了上千年的传统方剂,还得按西药的要求做临床、药效、毒理实验才可能通过;

还有《执业医师法》规定需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方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其考试内容一半是西医,这种管理办法把许多自学成才、师承、家传人才拒之门外,导致乡村基层缺乏中医人才,农民看病困难。

希望尽快组织中医药专家,尤其是名老中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修订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中医药法落地生根。见于以上种种因素,我个人强烈呼吁并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

.国医国学在教育部所属高校成立专门的医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在学科建设、国内外医传播资源整合、医国际人才培养、医传播话语体系研究、医对接世界先进医学、汇集国际医友人智慧、谋略、建议的智库等建设方面,提供政策、机构和专项经费支持,使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认同体系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在教育部指导和协调下,整合并借助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文化部(海外文化中心)、商贸部(海外援助基地)等海外平台,增加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体系的海外融入性实践研究基地,提升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研究的可靠度和权威性。

 

二.是建议将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认同研究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资源体系、传播体系、认知与认同体系构建、对国家战略的影响等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是创新医药国际教育模式。通过合作或共建的模式,使国内特色医药学科进入国外大学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学术研究中,探索医药学本科或研究生境外教育,培养更多的医药学国际交流和推广人才。以及国医大师工作站成立

四.加强国际化医药产业平台的建立。因地制宜推进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加强医药“一带一路”发展人才培养。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点和医药的特点,着力在分析海外国医药人才形势、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方面下功夫,扎实有效推进医药国际人才培养,储备医药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多渠道多层次联动推进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建立长效对外交流合作机制。美国加州职业针灸师占全美一半人数就是很好趋势。

 加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将中医药慢性病防治服务工作纳入各级慢性病防控计划。建立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乡村振兴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国医堂等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的建设及中医全科医师的培养;建设以中医药为特色的慢性病防治城乡示范社区。

  .鼓励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与现代高新技术产品相结合,促进医药与互联网、旅游、体育、餐饮、住宿等其他产业融合并协同发展,推进中医药体验式服务融入健康旅游、传统文化等主题项目建设,不断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丰富中医药服务形式,创新医药服务产品,培育壮大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和中医药科研机构、院校、企业,研发、改进、推广面向老年人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产品和服务。

七.加强互联网+中医药”创新创业发展互联网+医文化传播与传承健康产业众创投资”,探讨如何全面推进医药文化传播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医药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谢谢各位的聆听!我的汇报到此结束,汇报人季益能

20221212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