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举行李东荣、王兆星、朱光等热议2020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2019-12-03 14:06

  在12月1日召开的“第四届(2019)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包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度小满金融CEO朱光等来自政、企界的发言嘉宾,均不约而同对金融业现状、2020年发展趋势做了研判。

  会上座无虚席,在谈及金融业的现状时,多位监管人士强调,金融创新不应脱离实体经济。

  自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提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这一定义以来,全球已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在今年8月央行印发的首个金融科技发展三年规划里,就对金融科技提出了“四新”,即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

  会上,黄奇帆深刻地指出,金融业要服务好实体经济,并且要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为实体经济服务。

  李东荣在会上表示,长期的金融发展实践表明,任何金融创新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客观需求,就会偏离方向、违背规律,从而走向或自我循环、或过度膨胀、或非理性繁荣。只有那些真正符合实体经济、符合经济规律、深耕业务场景的金融创新才可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当前,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上,正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黄奇帆指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不仅是金融企业的问题,还有部分原因是中小企业实体经济信用不到位的问题。并建议从货币政策的角度适度降低存贷款利差,让金融业让利于实体经济。

  这也意味着,银行会面临息差收入收窄的压力。作为金融科技企业代表,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就在会上提出,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将在2020年面临空前的挑战。

  具体而言,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由于全球经济下行和服务民企、小微等实体经济的压力增大,过去的风险管理方式将面临挑战;同时,外界降低利率的呼声,加之风险成本上升,将带来息差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企业则面临监管政策、风险管理等多种压力。

  在朱光看来,金融机构在2020年面临空前的挑战,也正是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机遇。比如,在和银行、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中,通过输出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和贷后管理等科技能力,帮助合作伙伴有效识别小微企业主的金融需求,有助于金融机构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风控水平和服务效率。

  在当天的论坛上,朱光还大胆预言:“尽管2019年还有数千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但到2020年第四季度,仍然能够保持健康增长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包括BAT在内,将不会超过10家。”

  这个预言的背后,是科技能力的支撑。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发展,不断释放创新驱动活力。金融科技归根到底的本质是金融,其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为金融提质增效,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和防范金融风险。

  王兆星在会上表示,我国金融业近年来经历了重要变革,比如银行由过去传统的柜台为主变为移动互联,现在大家已经感受到新的金融科技给我们的金融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传统的以机构网点为王变为以数据信息为王,这是金融经营方式、交易方式、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

  他还指出,在国际经济环境所显现的“三低三高”这样一个不确定性的复杂环境下,即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以及高债务、高贸易摩擦和高市场波动,金融需要更高质量、更健康的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提出,“发展金融科技的初心是运用现代科技的成果赋能金融提质增效,通过科技的驱动,创新引领,为金融的发展注入正能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在会上也提到,数字技术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政策制定者增强识别能力,金融服务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让金融更加精准地服务人民,践行金融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